5月18日至19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34届“冯如杯”竞赛答辩活动在新主楼二层拉开帷幕。我校受河北招生组邀请参加本次活动,展示了我校近年来在科技创新教育领域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受到北航校领导及现场师生的肯定与称赞。
18日上午,在北航新主楼D区二层展区,包括北京八一学校、北京四中、唐山一中、辽宁省实验中学、江西师大附中等来自全国的近10所知名高中的学生科创作品闪亮登场。我校作为河北省唯一受邀高中,展示的作品包括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项目《多功能煤井光纤照明、救援系统》、二等奖项目《高强度可更换、防断齿新型破碎齿》、明天小小科学家获奖项目《轻油罐车挥发气回收装置》、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项目《燃气灶具节能控制器》,以及高一17班郑恩和同学新研究的《基于多重动态字母替换的文件加密算法》、高一18班李思哲同学新研制的《可变形避障车》。我校展示的作品数量最多、奖项最高、科技含量最足,一下就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高一15班周奕丞和高一16班谷禹涵两位同学给现场师生介绍原有的四个获奖作品,郑恩和与李思哲两位同学则演示他们自己的项目。
多功能煤井光纤照明、救援系统
高强度可更换防断齿新型破碎齿
轻油罐车挥发气回收装置
燃气灶具节能控制器
基于多重动态字母替换的文件加密算法
可变形避障车
11时许,北航王云鹏校长、邓怡副校长在校团委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基地校高中生作品区,对我校学生的项目产生了浓厚兴趣,王校长询问了项目的基本原理及创新之处,与我校带队的杨小平老师探讨了高校与中学在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方面如何优势互补的问题,并嘱咐邓怡副校长跟进落实。王云鹏校长、邓怡副校长、负责本次接洽工作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领导与我校师生在展示现场合影留念。
邓怡副校长是唐山一中1997届校友,在参观结束之后,她专程返回我校展区,向我校师生表达了问候,杨小平老师向邓怡副校长汇报了母校近况,特别是近些年学校在科技创新教育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希望邓校长能够在百忙之中拔冗回到母校指导工作,并代表学校向邓怡副校长赠送了建校120周年出版的《唐一百廿正芳华》校史套装,里面收录了邓怡副校长所写的校庆征文《青春永远在路上》。邓校长说自己对母校的发展一直密切关注,对母校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赞扬,欣然接受邀请,表示在适当时机一定回母校看看。
午休间歇,我校师生5人受唐一2013届校友、北航国际合作部苏薄淋老师的邀请,参加了第九届北航国际文化节活动,来自40余个国家的北航留学生代表在活动现场充分展示各自国家的服饰、饮食、音乐、舞蹈等特色文化,我们手持组委会颁发的临时护照,到各个“国家”签章留念,同时参与各具特色的当地文旅项目,奖品就是异域美食或民族伴手礼。沉浸式的体验,让我们流连忘返、意犹未尽!
18日下午,北航校团委组织参会师生参观了北航的航空航天博物馆,在长空逐梦展区,航空设计、航空发动机、航空电子展品凸显了北航先进的科研水平,让我们了解到航空科技的关键技术在推动航空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其中最惹眼的要数全身漆黑、别名为“黑寡妇”的美国P-61夜间战斗机了,目前全世界仅存两架。还有北航制造的我国第一架轻型旅客机“北京一号”,以及世界上第一种垂直短距起落飞机“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二战苏联名机波-2轰炸机等珍贵机型。通过参观银鹰巡空、空天走廊、神舟问天这3个展区,我们一起重走中国航天68年发展道路,一同回顾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在68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航天创造了以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火星探测等里程碑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
然后,大家又参观了位于逸夫科学馆的北航校史馆。校史馆以时为经,以史为纬,以文字、实物、图片和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真实展示了北航72年办学的风雨历程。1952年,由当时的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并组建了北航的前身——北京航空学院,可见国家对航空事业及航空后备人才的重视。北航2004年以来荣获的国家级科技奖励一等奖共有15项之多,位居全国高校之首,令人叹为观止。馆中展陈的每一张照片、每一件实物以及每一组数据,都使我们感受到北航的精神和情怀。
19日上午,师生5人参观了北航校园,在绿园观赏了群鸭戏水、百鸟争鸣,在老主楼前展开校旗合影留念,与冯如、钱学森雕像同框,在新主楼下盘坐小憩。
之后大家到“冯如杯”现场,参观集中展出的500余项学生科技作品、10支高水平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以及产教融合技术成果,观摩进入决赛阶段的项目答辩。四名同学纷纷表示很受触动,收获满满。
学生感言:
高一15班周奕丞:此次“冯如杯”参展,我属实收获颇丰,尤其是在观看大学生项目答辩时,我被深深地触动了,每一个题目,每一台机器,都可以说是天才的想法与设计。但是当我们为之拍案叫绝时,评委席上的教授却总能抓住隐藏其间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这次北航之行,无疑让我接受了一场知识的洗礼。
高一16班谷禹涵:有幸参与北航的科创展示活动,聊抒发一下心得。清晨在北航的宿舍醒来,早已感受到宿舍的优越。听别人说,评判一个大学最好的方式就是看她的宿舍与食堂,便起身往食堂走去。在食堂真正见识到了“只有想不到的菜,没有吃不到的菜”,再次坚定了我想要去更高学府的愿望。北航参展的队伍以高端科技为主,涵盖了信息技术、机械创造、能源、生命等多个领域。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无人机与太空辅助机器人,虽然外观装饰得有些不大美观,但他们的创意一次又一次让我惊叹。他们流利地回答着评委老师的问题,那自信的表情是无论如何都遮挡不了的。或许这就是知识的力量吧。参加了这次活动,不仅极大地扩展了我的眼界,更激发了我继续努力考取好大学的希冀。在此由衷地感谢唐一能给我这次机会。
高一17班郑恩和:本次北航之行给了我巨大的收获。对作品的解说和与观众的交流,加深了我对自己作品的理解,也使我感到学习仍然任重道远。无论是面对来自北航优秀团队的创新作品,还是观摩学生的答辩过程,更是使我感到了知识的冲击与力量,增强了我对进入顶尖大学进行学习研究与科技创新的向往。我所遇见的从唐一走出的优秀校友,也使我倍感亲切,同时也是我的榜样。
高一18班李思哲:有幸和英才班的三位同学一起参加了北航冯如文化节。在此次活动中,我们观摩了北航学生的创新作品答辩环节,并参观了许多北航学生的科技创新成果。这些创新成果涉及了许多方面,使我得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并开阔了眼界。在这次活动中,我也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想要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成果,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唐山一中始建于1902年,是李大钊先生的母校,是河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 是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全国首批科学教育实验校、全国科技教育创新优秀学校、全国“钱学森”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联合体创始会员单位。120余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其中有两院院士9人。
科技筑就基石,创新孕育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教育是我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我校的科技创新活动取得全面丰收,获国际一等奖11项、国际二等奖10项、全国一等奖151项、全国二等奖274项、河北省一等奖611项,产生了一大批富于想象力、创造力的创新成果。
唐山一中正朝着“育铁肩栋梁,建中华名校”的愿景目标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