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一中第二届读书活动读书心得获奖作品集锦-唐山市第一中学

唐山一中第二届读书活动读书心得获奖作品集锦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11-04-14

编者按:

按照市委、市教育党委关于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学校党委切实把学习理论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积极营造书香校园,不断浓厚学习氛围,继成功组织开展了第一届读书活动后,201011月,又开展了以“强素质、树形象,创先争优”为主题的第二届读书活动,组织全体党员阅读中央党校教授刘玉瑛的专著《关键在于落实》,并撰写读书心得。本次读书活动,共评出一等奖8名,二等奖12名,三等奖66名。

现将一等奖作品刊出,与全体党员共飨。

 

氤氲书香伴我行

王卫国

        近日,在《人民教育》上,读到南京孙双金老师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成功,就是多读一本书》,文章中讲述这样一个故事:

        某商人在资产l亿元时欲与另一家资产120多亿元的企业争取荷兰设在中国的总代理商。一日,荷兰总裁来中国实地考察。他第一站先来见这位商人,谈完商务之后,在商人的办公室发现了一本解读《道德经》的书。荷兰总裁顿时来了兴致,原来这位荷兰人特别崇拜中国老子的道家思想.就和这位商人谈论起了道家思想。恰巧,这位中国商人对老子也极为崇拜,对老子颇有研究。两人越谈越投机,真是“人逢知己”啊!荷兰总裁当即表态:第二家不去考察了。中国代理商非你莫属了!

        当文章作者采访这位成功商人时。他由衷地感慨:什么叫成功?成功就是比别人多读一本书!

同时也是在那个午后,我在报上看到《从每年4.5本说起》这篇文章,文中他到:最近调查显示,我国国民每年人均阅读图书仅4.5本,远低于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

从这组数据,我就联想到了“钱学森之问”,不喜欢读书或少读书的民族,一定与诺贝尔奖缘分不会太深;不读书的国家,她的国民的综合素质一定会大打折扣。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

为人师者所从事的工作是一种激励、浸染、带动、影响青年学子和谐成长的工作,因此,更需要我们在教书育人的路上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同时,这也是时代飞速发展的需要,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作为党员教师更应该自觉做读书的楷模,由于我们正在进行的创先争优活动中,五个模范中的第一条就是做学习钻研的模范,我校党委也在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更需要我们把学习作为第一要务,让书香溢满校园。

朱永新讲: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我们教师要成为“精神的富翁”,就要博览群书,我们积极倡导“日读经典三十分,不辞长做读书人”活动,每天再忙也要挤出一点时间,走进经典,吸精纳华。读些教育理论的书,让自己的课堂永远荡漾着时代的春水;读些专业方面的书,让自己的学术之树常青;读些关于学生成长等方面的书,让自己与孩子能有共同的话语体系,走近他们的心灵,聆听花开的声音;让我们读写人文方面的书籍,丰厚自己精神,澄澈自己的心灵;读写……多读书吧,她会把你有狭隘引向宽阔无边的海洋!

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把读书培养成为一个习惯,让读书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多读书不单单能引领我们成功,更重要的是读书能使我们不断的走向卓越!

让氤氲的书香溢满我们专业成长之路!

                                                                                                                            2010527

 

 

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

                             ——读《关键在于落实》有感

   代宝新

生动详实的事例,深入浅出的分析,文采斐然的语言——刘玉瑛教授的《关键在于落实》一书让我们这些读者对成功的奥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工作的艺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事业的态度有了进一步的体会。无论是领导者还是普通员工,每一个人都会从此书中有独到的收获,我个人对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有比较深的体会。

一、小者赢子,大者赢势——落实的前提是明确目标。

大到一个国家的发展规划,小至一项校内具体活动的展开,无不首先要解决一个目标的问题。有了科学的、正确的、具体的目标,才能够统一思想、有的放矢,使一切具体的工作形成合力。也许有的工作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也许有的措施会引起个别人的不解或不满,但是只要大方向正确且明确,我相信最终一定都能拥抱成功的鲜花,品尝胜利的果实。

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有一段很深刻的话,她认为制定学校的发展目标需要两个眼光:一个是历史的眼光,一个是世界的眼光。历史的眼光是知己,世界的眼光是知彼;历史的眼光发现经度,世界的眼光发现纬度。只有知己知彼,经纬交织,才能确定学校的定位。现在人大附中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战略目标。同样,作为一所有着深厚历史积淀、优质设备师资、深广社会影响的学校,我们一中也正在为探索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而奋战,虽然我们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但是我相信:道路虽然是曲折的,但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二、不做盆沿上的毛毛虫——落实的过程需要创新方法。

当上级部署的任务较为笼统时,我们完全可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做许多有新意的生发。面对发展、变化的时代与社会,我们需要更新观念、解放思想;面对具体、现实的环境与工作,我们也需要突破超越、不断创新。机械的落实并不能取得完美的效果,甚至不如不做,落实贵在创新。拜年可以用短信、视频、微博了,扫墓可以用网上祭拜了,在保障工作目标主旨的前提下,具体方式方法可以不断地有突破创新。事实上也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适应新环境的新需求,才能够对活生生的个体起到更满意的效果。我们文明办是学校的新生部门,根本没有成形的工作模式和方法可以学习借鉴。这就更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合理利用外界条件,摆脱墨守成规,力争达到最佳的工作效果。

三、影响前行的只是鞋里的一粒沙——落实的表现是关注细节。

一块脱落的小小隔热瓦导致了“哥伦比亚”号功亏一篑,七条优秀鲜活的生命魂飞太空;相反,微笑时露出八颗牙、“天天低价”的经销方式等等这些看似微小的经营原则经过沃尔玛公司不懈、极致地推行,便造就了销售奇迹、商业龙头。

成功离不开细节的积淀,细节虽“细”,但集腋能成裘,积土能成山,“细”中见精神,“细”中见功力。要知道,魔鬼在细节中,天使也在细节中。工作要想做得细就要做到:计划要周全,过程要无误,有一双慧眼随处发现,有一颗细心及时体会。

总之,工作充满了艺术,只有忠于落实才能结出艺术的花朵。喊口号可以引人遐想,做实事才能确有收获。

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

 

 

“落实”是成功的基石

---读《关键在于落实》有感

耿立平     

     

     中央党校教授刘玉瑛在其新著《关键在于落实》中开宗明义地提出:“细节决定成败,关键在于落实”,没有有效的落实,任务缜密的计划、宏伟的蓝图、科学的制度、伟大的理想都只能是空谈,甚至是痴心妄想。所以,时时用落实的观念指导工作,刻刻负起落实的责任,事事坚持落实的原则,处处形成落实的文化,这是我们每个中层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能,更是一名优秀党员先进党性的具体体现.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的管理者,除了对处室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外更重要的就是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才能充分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才能在工作中有所作为,才能使自己的人生价值有所体现。

     一、时时用落实的观念指导工作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是首要条件。一个人如果没有强烈的“落实”观念,不能时时刻刻想到落实,不能时时刻刻注意落实,那么,在工作中,就会忽视落实,就会只唱高调,不管实效;就会喊得凶、抓得松,落实,自然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制度确定之后关键在于抓落实,重要的是在工作实践中树立起落实的观念。作为一名教务主任,时刻树立“坚持一切服务学生,一切服务教师,一切为学校服务”的服务意识,以积极的姿态开展工作,主动落实各项工作措施,不断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能,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每次新学期伊始,我都在认真盘点上学期工作的基础之上,做好全校的教学工作计划来进一步有效指导三个年级部的具体的教学工作;与此同时,采取各种创新形式调动全校教师的干劲;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不断提高百年名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在新课程改的大背景下,积极进取不断创新,认真抓好素质教育,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教务处克服万难开发好校本课程为同学们的个性特长发展提供了平台。总之,教务处是一个学校教育教学的门户和窗口,所以时时用落实的观念指导工作才能确保学校日常教学有条不紊的运行.

    二、刻刻负起落实的责任

责任是一种态度,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理解。对于教师来说,对于教育工作的管理者来说,责任就是爱岗敬业,而爱岗敬业是做好落实的关键。怎样才能做一名落实型的教育工作者?首先在工作中要有责任心,有全身心地热爱、全身心地投入,保持高度负责、尽心竭力的精神。美国著名思想家巴士卡雅说过:“你在什么位置,就应该热爱这个位置,因为这里就是你发展的起点。”的确,在工作中有了责任,才能对工作怀有满腔的热诚;用100%的热诚去做事情,才能把工作做的更好,这点我体会颇深。

工作中,我始终坚定一个信念:“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无论对于哪项工作,我都是先找准目标,然后制定具体措施,最后环环紧扣,步步不离的抓落实,真正做到有始有终。小到教师查岗大到教师培养工程的落实,我都用心去做,用智慧去完成.每周必须达到的十节左右的深入课堂的听课指导,每周几乎天天教务处年级部的早晚值班,在这过程中始终坚持着落实为人民服务的原则。教务处主抓的名师培养工程在落实原则的指导下开展得有声有色,而且成效显著。 校本培训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 抓好系列工程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学校每年组织“春华杯教学大奖赛”,以此检验“七个一工程”的效果,为青年教师提供交流和展示的舞台; 为了推行新课标,我们组织所有教师积极参加省师教处组织的网上培训,先后聘请湖南师范学校教授汪佩青、北大附中副校长张思明、原厦门一中校长任勇来我校为全体教师作报告,学校王卫国书记也为大家做了《新课标背景下一节好课的标准》的报告。窦连挥副校长以《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课程改革》为题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这些活动为教师提升了理念,理清了思路,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一步一步的落实,一中教师屡创佳绩,扬名省内外。近年来,我校先后有4名教师在全国性学科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2009年在首届名师评比中,有一名教师被评为国家级名师,三名教师被评为河北省名师,日前又有7位来自不同学科的教师被评为河北省名师;2008年第十二届唐山市职工技能大赛,我校荣摘三甲,刚刚结束的第十三届技能大赛上我校教师再创佳绩,有四人次夺得学科第一名,状元、榜眼均花落一中。大量的事实证明,一个工作者的态度和责任心,往往在工作质量的好坏,工作效率的高低上起决定性的作用——抓“落实”至关重要!

     三、事事坚持落实的原则.

    服从组织决定是做好落实的有力保障。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应以服以组织分工为己任,完成好本职工作为追求,在各自的岗位上坚定不移的抓好落实,事事坚持落实的原则。否则,即便是再好的措施、制度也只是一纸空文,描绘的美好蓝图自然也就不会顺利实现。在工作落实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意想不到的问题、困难甚至于挫折,这就需要我们在执行过程中既要增强预见力,结合学校实际需要不断修正错误,又要瞄准目标,坚定信念,增强毅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四、处处形成落实的文化

     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能有效促进落实。召开动员会、部署工作、出台措施只是给落实工作一个开端,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落实要成为一种单位文化,就需要全体成员在工作实践中长期坚持落实的观念、责任和意志,并养成一种职业行为习惯。具体地讲,要将各个岗位工作责任制、工作标准、操作规程、检查考核制度等内容落到实处,成为全体成员自觉的执行行为。管理人员和一般成员虽然各有分工,各司其职,但只要发扬协作精神,增强团队意识,要在增强成员个体“落实意识”的同时增强整体协作的落实氛围。如我校每学期修订管理制度、管理办法、考核等制度的及时落实(除检查评比外,师生的各项成绩及时兑现)。才确保了我校师生工作、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愿我们学校在落实的文化氛围中,励精图治,再创辉煌.

      换言之,对于我校的每个成员而言,落实就是对本职工作出色的完成,落实就是对自己所负使命的忠诚和信守。我要坚持“落实是关键”的理念,努力成为一个落实型的教务主任,坚持做好本职工作,养成勤于落实、善于落实的工作作风,为推动学校工作持续稳定发展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20112

 

 

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洪杰

最近,我认真学习了中央党校刘玉瑛教授的研究专著《关键在于落实》一书,心中感慨万千:人类历史浩瀚无边,无论是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还是默默无闻的平民百姓,想要成就自己或宏伟博大或安然平凡的人生理想,都离不开落实二字。

    一:革命导师更重落实

1.落实胜于纲领

记得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今天,当我们手捧《共产党宣言》惊叹于导师的睿智与深刻时、当我们夜读《资本论》揣摩导师对资本主义的剖析与批判时、当我们觉察出导师的《法兰西内战》简直就是现实版的1871巴黎公社时,我们更敬佩的是:导师马克思以自己的方式亲自去参与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实践,去亲自落实无产阶级革命纲领中所涉及到的每一项具体活动。

马克思一生都在致力于落实。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指出: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马克思不仅通过自己的鸿篇巨著使无产阶级受到教育,进而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更重要的是马克思还亲自参与革命斗争、参与落实。可以说,斗争是马克思的生命要素。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进行落实!

2.纲领在落实中升华

《共产党宣言》发表后,受到全世界无产者的广泛欢迎。但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沉浸在喜悦中,而是继续展开革命实践。1848年维也纳和柏林爆发革命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回到德意志,在科隆创办了《新莱茵报》。用科学理论指导了德国和欧洲革命,声援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18649月,马克思创建了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带领各国工人,同形形色色机会主义派别进行坚决斗争。1871318巴黎公社建立,马克思不仅高度评价巴黎无产阶级的革命首创精神,并给予热情的歌颂和支持,还辗转帮助公社成员通过地下途径,逃出梯也尔的魔爪。不断地革命斗争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也使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纲领更为科学。

二:落实是一种责任

1.落实责任,不畏牺牲

在这本《关键在于落实》一书中,作者将落实阐释为一种观念,一种责任。责任,就是份内应该做的事。中国自周代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训,意即个人要为国家兴旺尽责;民间流传一人做事,一人当的说法,意即每个人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西方流行的谚语生活如契约,每个人都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同样强调的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责任意识。正因为责任,谭嗣同才毅然走向刑场,高唱:“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正因为责任,孙中山才屡败屡战,以羸弱之躯培育共和民主之花!正因为责任,共产党人才在腥风苦雨中流血牺牲,换来新中国的灿烂曙光。

 2.落实责任,尽职尽责

早在两千多年前,荀子老先生就说过: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对工作怀有敬畏之心,是各项事业成功的基础;怠慢轻视自己的工作,是导致事业失败的关键。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责任在于用爱的付出,促使学生群体最终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公众,促使学生个体身心健康发展。我们应该以身作则带动学生,使他们成为积极向上、学识渊博、宏扬正气、维护公德的有志青年。落实,说来简单。但要真正以实际行动来实践我们的教育目标,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具备坚持不懈的韧劲、具备坚定不移的意志、具备知难而进的豪情、具备相信胜利的壮志。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不辞辛苦孜孜以求;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以苦为乐爱生如子;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成国家和民族赋予每一位教师的崇高历史使命!

三:落实每一个细节

1.反思自己,找出落实不力的原因

在《关键在于落实》一书中,作者探寻了落实不力的根源。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即只图形式,不管实效、抓而不实,抓而不力及缺乏强烈的落实意识。作者也强调,每个人都要经常对落实不力进行必要的反思。结合自己的日常的班主任工作,我觉得自己有时的工作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宿舍的管理,虽然我每天都要去查宿,但由于在宿舍的时间短,对学生要求相对较松,工作比较简单。没有深入到宿舍管理的每一个小事中去,工作效果有时也不理想。

   2.一丝不苟 精益求精

美国巴顿将军说过:任何人,不管从事何种职业,如果满足于碌碌无为,就是不忠于自己。我们教师应该一丝不苟地做好我们所担负的工作,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全部知识、全部智慧都奉献给我们所从事的职业。通过反思,我认为在具体教育教学的工作中,我们应遵照马克思“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的教导,将我们的行动纲领也就是教育职责,分解成若干个小的细节。追求行动纲领细节的完美,讲求教育职责细节的落实。只有落实了日常的每一个细节,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才会不断提高,才会让唐山一中“全国领先世界知名”的美好愿景早日实现!

 

阅读中感悟  落实中完善

——《关键在于落实》读后

李艳华

时光流转中,需要做的事多了,读书的时间少了。年前,学校党委推荐给全体党员一本书——《关键在于落实》,初读时是被迫的,心想,这类说教的文字有什么好看的,我比作者懂得并不少。但是随着文字的跃入眼帘,我一点点地被其吸引,再读时已是捧卷难放。细细品味其中讲述的哲理,我深受教育和启迪。

有人说:“我们无法改变人生的长度,却可以改变人生的厚度。”反思人生,短短的几十年,为什么每个人在经历了相同的出生、成长、求学、工作之后,成就会有很大不同。同一片蓝天,相同的生活环境,结局却千差万别。有人刚参加工作不久,就成为行业新星;有人工作了几十年,却依然没有取得什么可以夸耀于人的成就。原因何在?我想最根本的是人生的态度。

我们常对学生说: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所谓的播种就是在人生行走的过程中注重落实,把思想转化为行动。作为学生就该把自己的学习计划一步步完成,认真完成每一项作业、每一课的预习、每一个知识点的复习,惟其如此,才能学业进步,青春无悔。对老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古语说:“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唐山一中教师,更应该以身作则,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做学校的一名好员工,做学生的一名好老师。真正做到“一世寒窗执着追求,朝朝工作勤奋耕耘;相处三年诲人不倦,负责一生注重落实”。使唐山一中成为代代新人站起,棵棵劲松挺立的教苑名地。

我对落实一词的理解是:

首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这是做好落实的首要前提。在学校这样一个育人的地方,工作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之别,重要不重要之分,每项工作都是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只有正确对待自己的岗位,对待自己的工作职业,才能挖掘出自身潜能,积极主动落实工作要求,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培育出具有世界眼光和中国灵魂的时代精英。

    其次,对自己的职业和岗位要无限热爱,这是做好落实的关键。古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美国著名思想家巴士卡雅也说过:“你在什么位置,就应该热爱这个位置,因为这里就是你发展的起点。”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应该全身心地热爱,全身心地投入。当一个人长期从事重复性工作时,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而职业倦怠是工作的最强杀手。人一旦倦怠了自己的工作,没有了工作热情,极容易得过且过,消极怠工。行走于人生之路,从业之路,必须如学走路的婴儿一样,快乐走稳地走好每一步,注重落实,才能走得越来越稳。作为唐山一中的教师,更应该爱岗敬业,唯德是勉,滋兰树蕙,勇追先贤,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再次,工作中要服从管理,自觉遵守各项规定,这是做好落实的保障。现代社会重合作,任何一项工作的完成都是很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每一个从业人员都隶属于一个团队,团队的战斗力取决于执行力,即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学校新近出台了一系列的考核措施和行为规范,这都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能够认真学习,自觉遵守,真正地去落实。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一中,这才无愧于教师这一职业,无愧于“大钊传人”这一称号。

昨日之日不可追,今日之日尚可为。掩卷深思,我知道今后的每一天都要善待人生,珍惜工作,注重落实。无论大事小事,努力去完成;无论难事易事,努力去落实。花开不喜,只为自己的每一个计划去认真落实;花落不悲,只用自己的每一个行动去完善人生。我相信今天的成就得自昨天的行动,明天的成功源于今天的落实。为了明天,让我们行动起来,把一切都落到实处。

 

 

把握好时间,攥紧落实的拳头

史艳丰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朱自清先生的《匆匆》告诉我们时光荏苒岁月无情,面对匆匆的时间,我们是选择徒劳地掩面叹息,是盲目地随之流转,抑或其它?拜读了刘玉瑛教授的《关键在于落实》这本书我找到了答案——把握好时间,攥紧落实的拳头。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三点一线的生活,或许常常让我们感到疲惫,总是感叹时间过得太快,还没来得及调整好假期节奏,新的学期已经来临;还没判完上次的作文,学生的周记本又涌了上来;还没来得及对上一课进行彻底的教学反思,明天的新授课又摆在面前;还没来得及和班上每一名学生谈心,一学期又匆匆过去……感觉时间是冷漠的,总是一如既往地不尽人意,不舍下半点人情。这本书的第十四章《管理好时间保证落实》给了我启示,或许我们要从时间管理上找找原因。首先理解时间的特性,理解时间管理的含义。书中说“时间是无法节流,无法逆转,无法取代的。”对于学者来讲:“一寸光阴一寸金”只有珍惜时间才能创造自己的价值;对于军事学家来讲,珍惜时间就是胜利。对于经济学者来说时间就是效率,就是金钱。“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短短几句诗,是先辈千曲百折、历经磨难的生活体验的结晶啊。相反,对有些人来说,时间就像代表他的那本日历,撕了这张,还有下一张,撕完了这一本还有下一本,却不知在洁白如雪的日历上留下自己辛勤奋斗的汗水。他们从初懂生活到长眠地下,都是在闲散、观望和等待之中度过的。如果人的一生如此度过,那么消逝的岁月将如一场凄凉的悲剧。珍惜时间,对师者是一个警示,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时时向学生传达这个概念,做好学生的导师。

当然,珍惜时间,并不意味着像葛朗台一样的丧失理智,而是查明时间管理的误区,掌握有效管理时间的方法。书中举到这样的例子:有一回,马克吐温走进教堂去听一个牧师布道。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有力量,打算在捐款时拿出他带来的所有钱。可是,十分钟过去了。牧师还没完没了地讲。于是,马克·吐温改变了主意,准备只捐出很少的零碎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在罗嗦,马克吐温决定一个钱也不给了。等到牧师终于讲完,收款的盘子递到他的眼前时,他气得不仅没有捐款,反而从盘子里拿走了两美元。这个小故事很有意思,反观自身,有没有在说教学生时像那个罗嗦的牧师一样,不仅没起到作用,反而适得其反呢?时机的把握,时间的合理应用,重要性或许不次于做事的本身内容。一节班会,我们应该怎样高效地组织;四十分钟的课堂,我们应该怎样合理的分配教学时间;学生犯错误,我们的教育工作有没有落到实处;督促学生学习,我们有没有负责任的告诉学生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充分利用每一分钟,并细致地把行动落实到每一分钟。

把握好时间,攥紧落实的拳头。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而不是语言的力量。这本书带给每一个党员的除了这些还有许多方面的启示。我相信每一种启示都是一份宝贵的精神力量,鞭策我们把行动落到实处!

 

 

学校年级部管理执行力初探

学习《关键在于落实》一书有感

孙江

学习《关键在于落实》一书,收获很多。尤其是对执行力问题。今天我要跟大家交流的是执行力问题。什么是执行力?我认为执行力就是看你有没有将计划措施落实到底的决心和毅力。简单来说就是 “全心全意、立即行动”。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认为:“微软未来十年内,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执行力。”海信总裁周厚健也说过“企业在做大过程中会有很多问题,但海信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执行力不强。”作为一个团体,我们会常常看到到,我们的计划写在了纸上,贴在了墙上,说在了口头上,但实际上议而不决,决而不办,流于“口号管理”,没有落实到具体的目标、计划上,没有列出完成的时间表,也没有赏罚标准的现象比比皆是。也就是说整个集体患上了“组织末梢神经麻痹症,”越到执行关键的基层,越是工作拖拉,马马虎虎、得过且过、敷衍了事。这种病症如果不治,许多本该进入快速发展期的团体会飞不起来,甚至慢慢湮灭。

执行力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团体的成败!

学校年级部作为一个团体,应该在全体人员中牢固树立一个原则那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完成任何一项计划中规定的任务,其核心是:敬业、责任、服从、落实,这也是众多杰出团队、提升集体凝聚力的最重要的准则。

毫不例外,学校作为一个团体,由各个职能部门构成,各个职能部门在工作中同样存在着执行力的问题。而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基层核心,年级部的管理的好坏至关重要的。

在这里首先举一个小例子来说明执行力的高低对结果的影响。

某学期初全市要举行高三摸底考试。这是进入高三的第一个全市重要考试,成绩要公开,结果要排队,显然这对一个学校的社会影响、一个班级的校内地位、一个学生学习自信心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根据以往经验,年级部提早动作,倡议各备课组将往年摸底考试试卷印发给同学们作为复习参考。实施执行中,大多数备课组执行了这一倡议。考试结果较好。但是,也有一个备课组由于种种考虑,没有执行,其结果是该科成绩很不理想,在家长、学生中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执行力高低的差距在这次考试中显示了它的作用。

年级部的执行力的实质是如何打造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我认为除了加强年级部本身的建设,牢牢树立以学校方针政策为工作中心,在实际工作中,针对年级特点,认真谋划好年级工作计划外,抓好两个关键点、疏通好一个关系、坚持一个标准、督促落实是关键。

两个关键点:

教师管理中备课组长点:备课组长是一个备课组的灵魂,组长的动作决定着该学科的行动力度。所以充分依靠和团结备课组长,尽最大努力发挥他们的作用,是做好教师管理的前提。

1)选人。要坚决启用道德品质好、业务素质能力强、甘于奉献的教师作组长,这一点十分关键。

电视剧《亮剑》有一段精彩的台词:任何一支部队都有自己的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是一种性格,是一种气质,这种传统和性格是由这支部队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的,他给这支部队注入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逝,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灵魂永在!

其实这个道理对任何一个团队也是一样的,常言:千军易得,一将难寻!我们组建团队必须遵循这个道理。

我校几个教研组,为什么能够长期红旗不倒,就是因为他们的组长德高为师,学高为范,树立了过硬的组风,在这种环境下,必然人人向上。具有坚强的战斗力。

2)信任:用人之道,疑者不用,用者不疑。信任为先,应该说备课组长是一个小集体的核心,应该放手运用,给予信任,给予能力施展空间,让其感到上级的信任,俗语:士为知己者死。

3)依靠:要充分依靠本备课组长开展工作。备课组长始终与本组教师工作在一起,对每一位成员知心知底,由于工作场所时间一致,所以每一位成员工作精神、态度、业绩一清二楚,所以做起工作来针对性强,工作效果好。

4)指导监督:信任不等于放任。对于备课组长的工作必须给与必要的指导和监督,备课组言行举动必须与年级集体性吻合。所以实施必要的指导和监督是必需的。

学生管理中的班主任点

年级部管理的另一个群体就是班级群体,班级群体的核心应该是班主任。学校的各项目标、要求必须通过班主任实施到每一个学生。另外对于班主任而言,其品德、言行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终生的影响。班主任能否坚决贯彻学校及年级部的各项要求,是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好坏的起决定性的因素之一。所以抓好班主任的工作,使年级部执行力更有作用的关键点。

一个关系:学校各部门的关系,上下要联通,信息要通畅。年级部需要学校各部门给予配合,这一点不容置疑。

一个标准:凡事公正公平!

国不患穷,但患不均!公正公平不仅仅应是衡量考评工作的一个标准。也是一个团队能否保持旺盛的活力源泉。试想,优秀得不到表彰,落后得不到批评,踏实肯干得不到实惠,偷奸耍滑却屡屡受益,那么这个团队必将走向涣散直至衰亡。所以年级管理坚持公正公平原则也是年级执行力效果大小的重要因素。

 

 脚踏实地 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读“关键在于落实”一书有感

德育音体美支部   王司宇

 

闲暇时间翻阅“关键在于落实”一书的部分章节,感触颇深,这是一本内容丰富,现实意义深远的好书,值得一读。在三月初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闭幕式上,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同志讲话的主题就是“心无旁骛抓落实”,他多次强调“蓝图已绘就,关键是抓落实”,可见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乃至每个人,很抓落实十分重要。

对照“关键在于落实”一书中的有关章节,联系本人实际,认真反思,有以下感想和体会。

一、加强计划性,减少随意性,是落实各项工作的前提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任何工作,没有事先的谋划,就谈不上落实。如:每个学期初,我都要制订一个计划,德育处所分管的工作如何进一步做好;帮带青年教师方面如何发挥老同志的作用;科研课题如何按实施方案进行,撰写多少篇论文;工会开展哪些适合教职工特点的体育活动等等,做到胸中有数。我还习惯把一个学期需要做的几项主要工作,写在校历表备注栏内,随时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不断加强工作的计划性,尽量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工作不拖拉,准时按点高质量完成,养成良好习惯

“关键在于落实”一书中,第十五章“提高工作效率促落实”一节,作者反复谈到“今日事必须今日毕”,这种提法很好。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靠挤,今天的事情决不拖到明天,这也是我的一贯做法,否则心里总是不踏实,甚至寝食不安。如:凡是领导交给我的工作,都能够准时完成,从不用领导来催问,同时确保工作质量,绝不敷衍凑合,否则,过不了自己这一关,我想德育处、科研处、工会领导以及和我接触过的同志,都会感觉到这一点。通常我还要把一周需要做的几项工作列一个清单,放在办公桌抽屉里,几乎每天都要看一看,每完成一项工作就在单子上划掉一项。我时常问自己,今天我做了些什么?有哪些收获?不能虚度每一天。

三、干工作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脚踏实地的作风

德育处的工作比较繁杂,我们做具体工作的同志,就要本着对上负责和为下服务的精神,事事很抓落实,从点滴小事做起。如:每月各班卫生量化评比,反复核算多次,确保不出差错。学生违纪培训认真检查出勤,反复核对名单,不漏一人。冬天组织学生扫雪,如遇哪个班的任务完成的不好,除了及时提醒以外,还要亲自带头干。国旗班学生穿的服装不合体,我就骑着自行车利用业余时间几次到外边调换,不怕麻烦。总之,平凡小事,件件有着落。

四、办任何事情都要有韧劲和毅力,要持之以恒

这是“关键在于落实”一书中倡导的观点之一,也是落实好各项工作所必备的品质和精神,否则,工作就要打折扣,受影响,我想每个人都会有同样感觉。例如,我在德育处负责学校环境卫生工作,多年如一日,每天早晨7时以前,督促检查各班学生一小扫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从不懈怠和放松。又如,寒假春节期间除了走亲访友以外,多数时间用于写作,连续十多年都是如此,这需要一种精神和毅力,今年又创编了12个体育游戏并撰写了14篇教学经验体会文章,其中由我设计的“兔年兔跳”游戏,已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多年来,在国家级刊物上共发表文章100余篇。

五、今后需要改进的两个方面:

1、向身边的榜样学习,把平凡小事认真做好

在本学期开学初的一次值班人员会议上,王卫国书记表扬了我校信息处王芳老师,对领导交给的工作精益求精,具有创造性,步步落实。听后深受教育和启发,事情虽小,但体现了老师对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精神,我要虚心向她学习,把每项平凡的工作高质量高标准认真做好。此外,德育处的朱崇伦、毕开金、高爱国三位主任和处直的其他同志以及以师国臣老师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班主任,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2、事事要考虑周全,注重工作细节

“细”中见精神,“细”中见功力。这是“关键在于落实”一书中阐述的又一重要观点,我很赞成。下面举一个例子:在201012月我校举行的迎新年教职工趣味体育比赛中,出现了一个小的纰漏,大家可能没有觉察到,在中老年组垒球掷准比赛中,老师们使用的是小实心球。原因是垒球事先没有准备好,临时用实心球代替。也就是说,比赛前把器材准备这个细节忽略了。因此,我们无论干什么工作,都必须考虑周全,注重工作中的每个细节,尽量减少失误,力求完美。

 

 

让落实成为我们工作中的经典动作

                              ——读《关键在于落实》有感

王卫国

近日读了刘玉瑛教授著的《关键在于落实》一书,书中用经典的一些案例做铺垫、作解释,使得该书并不像一些管理方面的专注那样晦涩难懂,而是读起来让人感觉亲切,让人手不释卷。读完本书使我对落实的概念、意义,以及如何有效的落实有了较清晰的把握,让我更加坚定了要自觉自发的抓好落实,同时又有效的推动团队落实,提升执行力。

要让落实成为我们工作中的经典动作,应如何而为?

首先,厘定“落实”的内涵。“落实”在汉英词典中的解释:

1.practicable; workable

2.to fix in advance; to ascertain; to make sure

3.to carry out; to fulfill; to implement; to put into effect

4.to feel at ease

本书的封面有对书名英文的翻译——The key is how to carry it out .由此判断应将其意为:carry out

作者在书中开篇就介绍了作者的观点,即落实就是把口头上讲的,纸上写的东西,如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计划、规划、方案、意见等,付诸实施,并达到预期目标。

可我更倾向将其意为:fulfill—其有不折不扣的完成、出色的完成之意。落实是一种观念、一种责任、一种意志、一种文化、一种有效的执行力。

其次,明晰“落实“的意义。

本书封面就有这样非常醒目的五句话:

l        任何一项工作任务的完成,都是抓落实的结果!

l        没有落实,再好的文件也是一纸空文!

l        没有落实,再理想的目标也不会实现!

l        没有落实,再正确的政策也不会发挥作用!

l        大政方针、宏伟目标明确后,关键的问题是要落实、落实、再落实!

本书题目就揭示了在一个工作、一项工程等的圆满完成主关键就是落实,落实是将宏伟的蓝图变成现实的“工具”;落实是由现实的此岸驶向成功的彼岸的舟楫;落实应该是一个动词,载着人们大步前行;所以落实出竞争力,落实出生产力,落实出创造力。

最后,推进“落实”的行动。其一要打造落实型组织。其关键环节要有一个落实型领导团队,率先垂范,科学谋划,善于挖掘、培养“安德鲁·罗文”型员工;科学有效的分配给成员工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领导除了战略规划外,重要的环节还有督促“落实”情况,发现不落实的事和抓住不落实的人就是领导的“落实”。其二完善制度,构建落实文化。制度,是一个组织和团队中,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构建完善的制度是落实的保证。落实文化包括求实文化、责任文化、诚信文化和细节文化,实事求是、忠于职守、诚实守信、完善细节等是落实到位的坚固的支撑。其三加强督导,及时反馈。要想落实在平时工作中生根,需要主要领导务实到位,走进教室,走进课堂,低重心管理,近距离服务,见微知著,及时检查督导,让每一个环节的通畅有序运行;要想落实在平凡工作中发芽,还需要中层领导提升执行力,做好上传下达,下情上晓,做好桥梁和纽带作用,确保信息不衰减,确保执行强力度;要想落实在琐碎的工作中遍地生花,需要每位教师员工满怀激情的工作,把每件平凡的小事做的精细、精彩、精致,做任何事情都精益求精,把工作当事业用心经营。

落实性的团队和组织有清晰励人的愿景召唤,有系统完善充满人文关怀的制度保证,有科学严密的激励奖惩机制作支撑,每位成员都自觉维护团队利益、自动前行、自发工作。

让我们不断地提升组织的凝聚力,提高团队的战斗力,携手将“落实”砥砺成为我们平时工作中的经典动作!

                                                                                                                        2011122 

 









 

 








摄影:于学凤

 

 


返回

河北唐山一中